<tr id="s20o0"></tr>
<acronym id="s20o0"><small id="s20o0"></small></acronym>
<rt id="s20o0"><small id="s20o0"></small></rt>
輔助生殖還有降價空間

受訪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輔助生殖科主任  匡延平

本報記者  虞曄

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育齡人群不孕率已從2007年的11.9%上升至2020年的17.6%,估計目前約有3300萬對育齡夫婦被不孕問題困擾。同時,中國每年約有30萬例輔助生殖技術助孕分娩的新生兒出生。生育問題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但受環境污染、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生不出、生不好”的人群持續增加,輔助生殖技術成了他們的育兒新希望。

有人一次成功,有人屢次失敗

張嫣(化名)與丈夫從校服到婚紗的愛情艷羨他人,但結婚后二人卻因為生不了孩子差點離婚。她的丈夫是“三代單傳”的家庭,家人十分重視子孫綿延。張嫣說:“是我的問題。由于原發性卵巢功能下降,我的卵巢功能檢查AMH值(正常值范圍在2~6.8納克/毫升)只有0.8納克/毫升,自然受孕極其困難?!蹦菚r的張嫣才28歲,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輔助生殖科主任匡延平就診,僅治療一個周期(即從開始助孕的那一刻起,到全部流程都完成的那一刻止,時間長短要根據身體情況判斷)就成功懷孕,并順利誕下一名健康的男嬰。如今,她的兒子已經8歲,學習成績優異。

陳欣(化名)與丈夫結婚后,因為一直忙于事業,延遲了生育計劃。但當他們事業穩定后,陳欣也錯過了35歲前的黃金生育期,再也沒能盼來孩子。后來,他們到九院尋求幫助,發現是由于她之前做過人工流產,子宮內膜出了問題,醫生為陳女士實施了宮腔鏡手術,先整理好懷孕的“土壤”,再進行胚胎移植,一次就“播種”成功,喜獲女兒。

近日,《生命時報》記者來到上海九院輔助生殖中心,相比上述兩個家庭的幸運,記者看到的卻是一對對夫妻表情略微凝重,沉默地坐在長椅上候診。由于生育問題涉及隱私,他們不愿意和記者過多交流。只有一位來自云南的患者向記者透露,她因為年齡大了無法懷孕,輾轉多家醫院診治花費60多萬元,卻依然沒有成效?!奥犝f這里是華東地區做輔助生殖最多的,這個科主任做輔助生殖20多年了,所以我們飛來上海一試。因為年齡和經濟因素,這可能也是我們最后一次做試管嬰兒了?!被颊哒f著說著,眼眶有些濕潤。

午休期間,記者進入診室,匡教授仍在忙碌,左手邊放著一大摞病歷,每位患者都有厚厚一本?!熬唧w治療時,即使是同一位患者,不同月經周期的用藥也不同。所以,我們必須為每個患者提供高度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堅持長期追蹤記錄并不斷完善方案,病歷本也越來越厚。一些病人可能需要制定超長計劃,但也有的患者直到病歷本寫滿了也難以成功?!笨镅悠浇忉尩?。

在匡延平看來,生育年齡過大是個令人無奈的難題。從九院輔助生殖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近年來,特別是三胎開放后,女性患者的年齡越來越高。在10年前做試管嬰兒的患者,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但2022年醫院的數據顯示,患者平均年齡為33.3歲?!皼Q定輔助生殖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女方的年齡,年齡越大成功率越低?!笨镅悠秸f,25~30歲是女性生育力和卵巢功能的高峰期,35歲后生育力和卵巢功能、卵細胞質量迅速下降,治療成功率變低,費用也相對高,不少患者都不得不面臨反復促排取卵的痛苦,治療時間也比較長。

選擇適宜的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能給我國人口良性發展帶來怎樣的促進作用?匡延平表示,輔助生殖需求在大幅增加,在生育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輔助生殖出生的人口所占比重會越來越高,對我國目前的人口狀況起不小的補充作用。不過,許多人對輔助生殖仍然不夠了解。

當前我國一般采用什么輔助生殖技術?是否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試管嬰兒”?匡延平說,我國已經成為輔助生殖技術實施量最大和水平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技術服務種類全,安全性高,治療成功率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相當。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目前主要有三類輔助生殖技術:

第一種是人工授精,即將精子注入女性生殖道內使其受孕。適合人群為年紀輕、卵子質量好、子宮環境沒有破壞但性生活質量不高的人群。采訪當天上午,匡延平接診了10多位患者,其中有兩位他就建議先嘗試兩次人工授精,每次約有20%~21%的懷孕率,兩次嘗試有百分之三十幾的幾率能順利懷孕。這種技術相對簡單,費用也低。

第二種是將男方的精子與女方的卵子取出,在體外受精發育成為胚胎,再移植入女方子宮內。由于胚胎在體外的器皿中培育了一段時間,這項技術俗稱“試管嬰兒”,適合精子活力不足和部分子宮、輸卵管和卵巢有一些病變的患者。

第三種是針對一些單基因遺傳疾病或染色體疾病,在胚胎植入母體前進行遺傳學檢測的輔助生殖技術??镅悠綇娬{,門診中很多患者一來就說自己想要第三種技術,以為這樣就可以擁有毫無缺陷的“優質寶寶”。其實這是種誤解,這種基因阻斷技術只能用于因果關系非常清楚的突變基因,針對某一種具體的遺傳病,并不能將所有基因全面篩查一遍,去掉致病基因。

“總體來講,如今的技術水平可以使80%的患者最后通過輔助生殖成功分娩。但是,不孕癥往往是很多問題交織在一起導致不能自然懷孕,輔助生殖技術不是萬能的,一些求子心切的家庭一定要理解這一點?!笨镅悠秸f,輔助生殖技術能解決的問題有輸卵管因素引起的“精卵不能見面”、子宮內膜病變、男性嚴重少弱精子癥、嚴重畸精癥、染色體病等。而卵巢早衰患者,解決起來就有難度。從臨床來看,近年來疑難病例數在增加,手術導致卵巢功能損傷的、人工流產導致子宮內膜問題的、卵巢早衰等不孕患者在明顯增多。

多舉措降費,減輕患者負擔

通過科學技術手段讓更多不孕不育患者享有生育權,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題中之義。2022年,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醫療機構通過輔助生殖等技術手段,向群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2023年2月,針對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的提案,國家醫保局答復,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范圍,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而在此之前,醫保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如溴隱亭、曲普瑞林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范圍。多地還積極推動輔助生殖補貼落地,例如,河北衡水市對女方年滿35周歲且夫妻雙方均未生育過,通過輔助技術生育第一胎的,給予不高于1萬元的補貼;寧夏銀川市擬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年齡為40~49周歲的女性,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再生育的,給予6萬元生育補貼等;浙江麗水市針對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家庭,按累計最高1萬元給予補助。

匡延平表示,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知曉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經濟負擔成了很多不孕夫婦的阻礙,有的為此耽擱了好幾年才做,客觀上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針對費用問題,有這樣一組數據,試管嬰兒的一個周期費用包括前期體檢費用、藥費、促排取卵手術費、胚胎培養和移植費用,合計約3萬~5萬元。如果按40%~50%的成功率計算,即為成功誕下嬰兒,至少需做2~3個周期,那么試管嬰兒總治療價格在6萬~15萬元。

“進醫保意味著實報實銷或按比例報銷,這可能導致醫院多開藥,提高費用,所以現在大多數國家都采用的是補貼方式?!笨镅悠秸f,降費其實還有很多“空間”。例如,一些醫院要求患者做免疫系統檢查,其實沒有必要,前期采用最低限度的檢查即可;采用國產藥,一個取卵周期用藥2000多元,用進口藥會翻10~11倍;國內輔助生殖機構各省市設置的不平衡,導致很多家庭因為異地看病產生的誤工費、差旅費遠遠高于醫療成本,若從國家層面指導合理布局,規范設置輔助生殖機構,患者負擔能減輕些。

最后,匡延平強調,雖然輔助生殖技術在持續進步,但技術是技術,生理是生理,輔助生殖技術目前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更為重要的是倡導自然生殖、保護生育力。比如,鼓勵適齡生育,避免非必要的生育年齡延遲;做好青少年性教育,避免不健康的性行為,減少性傳播疾??;減少非意愿的人工流產;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還要特別注意控制體重、降低肥胖,這些都對生殖健康有損害;婦科疾病手術前最好咨詢一下生殖科的醫生,有意識地保護生育力。

采訪結束,記者離開診室時,下午的門診叫號響起,匡延平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一對中年夫妻拿著一疊檢查報告與記者擦肩而過,步伐匆匆地前往診室,滿眼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