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 張 凱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鐘財芬
基因與壽命的關系是永恒的科學課題,隨著科學研究的日益深入,如今,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可以支撐其去探索這一人體奧秘??刹僮骰蛐椭傅氖窃黾蛹膊★L險、但已可采取預防或治療措施的基因型。近日,冰島基因解碼(deCODEGenetics)公司的遺傳學科學家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探討了冰島人群中檢測到的可操作基因型及其與壽命的關系。研究最終發現,人群中可操作基因型攜帶者占比高達4%,也就是說,每25個人中,就有1人遺傳了潛在致病基因。
科學家們使用了一個基于人群的數據集,包括5.8萬名全基因組測序的冰島人,以評估攜帶可操作基因型的個體比例。利用美國醫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學院(ACMG)指南中的73個可操作基因列表,科學家們發現,4%的冰島人在其中一個或多個基因中攜帶可操作基因型。這些基因型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癥和代謝性疾病。換句話說,攜帶這些基因的人,在一生中患這些致命性疾病的風險更高。
該研究還評估了可操作基因型與其攜帶者壽命之間的關系??茖W家們在癌癥易感基因型的攜帶者中觀察到最大的影響,攜帶者的中位生存期比非攜帶者短4年。例如,攜帶BRCA2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2號)致病突變的人易患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攜帶者的壽命相比于非攜帶者縮短了7年;而攜帶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突變會導致高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攜帶者的壽命相比非攜帶者縮短了6年。同時,研究結果表明,具有特定可操作基因型的攜帶者更有可能死于這些基因型引起的疾病。比如,攜帶BRCA2基因致病突變的人,死于乳腺癌、卵巢癌或胰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7倍。此外,攜帶者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5倍,死于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7倍。
雖說攜帶上述基因可能導致患病與致死風險增高,但基因發現也意味著找到了提早研發、建立干預體系的方法。識別這些可操作基因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導臨床精準決策,改善治療結果。研究人員甚至建議,希望冰島政府實施更大范圍的精準醫療保健計劃,利用國民的泛基因組學數據改善當地醫療服務保障機制。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目前國內大部分三甲醫院腫瘤科或病理科,以及市場上的生物公司都具備開展相應基因檢測的技術能力?;驒z測能夠輔助早期診斷,對于疾病的早防早控有重要價值。對于研究提到的BRCA2基因突變,張凱介紹,此前研究表明,BRCA2所屬的BRCA基因,為典型的、可遺傳的腫瘤抑癌基因,如果產生突變,可能導致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癌癥的發生風險增加。雖然基因檢測的價值值得肯定,但張凱表示,根據我國國情現狀,并不建議開展BRCA這類家族遺傳性腫瘤基因的大規模篩查。
張凱解釋:“我們之所以不主張大眾篩查,是因為‘中標’的比例特別低,還容易引起恐慌、過度檢查甚至疾病歧視?!睆垊P建議,對于家族遺傳性腫瘤的基因檢測,需堅持三點:第一,一般人不查,有適應證的才需考慮檢測;第二,檢測應始終基于自愿原則,同時對檢測結果高度保密;第三,一旦檢出基因突變陽性,建議做終生健康管理,進行一對一遺傳咨詢。
國際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曾因檢測出BRCA基因突變而做預防性乳腺切除術,但張凱認為,她的情況并不一定適用于普通人。根據朱莉的采訪報道,她之所以會選擇預防性切除乳腺、卵巢、子宮,是因為她罹患乳腺癌的幾率高達80%以上,卵巢癌和胰腺癌的發生幾率也相對較高?!靶枰鞔_的是,目前基因檢測所得的突變結果,僅可看作一種風險提示?!睆垊P表示,首先,BRCA基因突變并不都是有害的,不一定會導致疾病發生;其次,癌癥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否發病需要綜合考慮其他致病因素。
張凱強調,目前臨床僅鼓勵必要的人做BRCA基因突變的篩查,滿足以下三種條件之一的人才建議檢測:一是有家族遺傳性腫瘤,即以BRCA突變為基礎的遺傳性腫瘤綜合癥,最典型的就是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綜合征,男性可能表現為前列腺癌。二是滿足“年輕少見多發”特征,“年輕”指的是直系親屬或二級血親中有低齡患癌者,一般認為這類癌癥在我國高發年齡為50歲左右,若20~30歲或更早患癌,需考慮遺傳因素;“少見”指的是家族有罕見型癌癥病例,比如男性親屬患有乳癌;“多發”指的是家里人多發性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前列腺癌等。三是卵巢癌或乳腺癌等確診患者,若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相關突變,子女或者親屬也有攜帶可能,可考慮檢測。張凱提醒,如果檢測出存在BRCA基因突變,建議攜帶檢測報告進一步尋找??漆t生問診治療,由醫生根據個體情況指導后續檢查頻率,制定預防性治療方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也表示,LDLR基因突變的檢測同樣僅提倡滿足適應證的人群進行。張海澄介紹,LDLR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受體,該基因與加速性高膽固醇血癥密切相關。目前研究發現,存在相關突變可能導致低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可能引發冠心病、心梗、腦血管病等。張海澄建議:“對于LDLR基因突變的檢測,有兩類人群可酌情考慮,一是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人;二是服用他汀類等常規藥物降脂效果不佳的患者?!睆埡3伪硎?,攜帶LDLR突變基因的人群,通常伴有高膽固醇癥狀,目前治療方面以PCSK9抑制劑較為熱門,原理是通過LDLR基因促進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降解,從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p>
責編:鄧玉
主編: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