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課業多 壓力大,可能出現眼睛干澀、發癢等癥狀,孩子可能頻繁眨眼,伴隨揉眼等動作。兒童頻繁眨眼是一個病因較為復雜,受眼部疾患、生理、藥物、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常見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針對性治療。但很多患兒經過眼科醫生的治療甚至多次長期治療后仍不能緩解,有的孩子還多了其他小動作,比如做鬼臉等。這是因為孩子的頻繁眨眼并非眼疲勞、結膜炎等引起的,而可能是神經精神性疾病抽動障礙,應該正確就診于兒童??漆t院的兒童神經內科或者綜合醫院的兒科、兒童行為發育科、中醫兒科等。
由于疾病的社會認知影響,除了眨眼,還有清嗓子、干咳、吸鼻或弄鼻、肢體抽動為主要表現的患兒均易被誤診。根據臨床文獻了解,可能被誤診為多動癥、結膜炎、鼻炎、鼻竇炎、咽炎、過敏性咳嗽、低鈣驚厥、癲癇、舞蹈病、支氣管炎等,誤診時間1個月-3年,平均18個月。尤其在基層醫院,誤診率可達73.68%。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是一種起病于兒童時期、以抽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臨床表現多樣,可伴多種共患病,部分患兒表現為難治性。起病年齡為2~21歲,以5~10歲最多見,10~12歲最嚴重;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3~5):1。
抽動分類及特點
抽動障礙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運動性抽動是指頭面部、頸、肩、軀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發、快速收縮運動;發聲性抽動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縮,通過鼻、口腔和咽喉的氣流而發聲。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可再細分為簡單性和復雜性2類,有時二者不易分清。40%~55%的患兒于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之前有身體局部不適感,稱為感覺性抽動(sensory tics),被認為是先兆癥狀(前驅癥狀),年長兒尤為多見,包括壓迫感、癢感、痛感、熱感、冷感或其他異樣感覺。
抽動特點
抽動表現為一種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縮。抽動通常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頸、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軀干及上、下肢;可以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出現新的抽動形式;癥狀時好時壞,可暫時或長期自然緩解,也可因某些誘因而加重或減輕;與其他運動障礙不同,抽動是在運動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發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癥狀可短暫自我控制。
診斷標準
據臨床特點和病程長短,TD分為短暫性TD、慢性TD和Tourette綜合征(Tourene syndrome,TS)3種類型。短暫性TD: 1種或多種運動性抽動和/或發聲性抽動;病程短于1年。慢性TD: 1種或多種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病程中只有1種抽動形式出現;首發抽動以來,抽動的頻率可以增多或減少,病程在1年以上。TS:具有多種運動性抽動及1種或多種發聲性抽動,但二者不一定同時出現;首發抽動后,抽動的頻率可以增多或減少,病程在1年以上。常見加重抽動的因素包括緊張、焦慮、生氣、驚嚇、興奮、疲勞、感染、被人提醒等。
病因病機
TD 的發病機制可能是遺傳、免疫、心理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到目前為止,抽動癥的病因還不清楚。病理生理學和臨床癥狀之間的聯系很可能在于皮質 - 紋狀體 - 丘腦 - 皮質環路的去抑制,這些環路中抑制 - 興奮信號的失衡被認為是產生抽動和相關癥狀的分子機制。
中醫藥治療
對于抽動癥的治療,中醫藥療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日益受到家長和醫生的關注。中醫藥治療抽動障礙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通過對患兒全身機能的調節,達到治療抽動癥的目的。中醫藥治療的優勢在于其能夠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神經遞質的代謝,減輕炎癥反應等,從而有效緩解抽動癥狀。中藥的扶正祛邪作用,可以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改善身體內部環境,從而更好地抵抗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還可以配合針刺、推拿等中醫特色療法,提高治療效果。
在中醫藥領域,兒童抽動障礙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中醫藥優勢病種之一,中醫藥對本病的診療,從理論到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精神障礙診療規范(2020 年版)》,也將中成藥芍麻止痙顆粒列入其中,該方由白芍、天麻、鉤藤、蒺藜、靈芝、酸棗仁等11味中藥組成,具有平抑肝陽,息風止痙,清火豁痰的功效。其中白芍、天麻、鉤藤、蒺藜息風止痙;梔子、黃芩、膽南星清火豁痰;酸棗仁、醋五味子以安心神;靈芝、首烏藤固真元。
終身性疾病
抽動障礙是一種兒童青少年期常見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也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不僅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它其實是一種終生性疾病?,F在很多成年人在著急、生氣的時候,會頻繁地眨眼,或者嘴動得比較頻繁,或者有一些重復的動作,這一般也是抽動障礙。人們常認為這是壞習慣,不是病,更不會認為是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孩子總眨眼,或者擠眼睛,家長幾乎都會先去眼科看;總清嗓子,或者咳嗽,一定是先去耳鼻喉科看,而不會先去神經科或者精神心理科看,更多家長認為認為是不良習慣,也沒有留意開始的時間,從而使確診時間延后或者誤診而耽誤了孩子的治療?;鶎俞t生或者其他??漆t生很容易將喉肌抽動所導致的干咳誤診為慢性咽炎、氣管炎;將眨眼、皺眉誤診為眼結膜炎;動鼻誤診為慢性鼻炎等。而部分病人對癥狀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當輕患者有意掩蓋其抽動癥狀時,使家長及醫生不易察覺也會延誤治療。
溫馨提示
抽動障礙患兒應增強體質,維持規律的生活,預防感冒。多做能分散注意力的游戲;不看或少看電視、電腦,不看驚險刺激類節目及書籍。環境要盡量冷色調。不過分在精神上施壓,少責罰,多安慰、鼓勵;家長不要有攀比心理及期望值過高的思想;避免家庭紛爭、家庭暴力等。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興奮性食物,不吃含鉛的食物。抽動障礙癥狀可隨年齡增長和腦部發育逐漸完善而減輕或緩解,需在 18 歲青春期過后評估其預后,總體預后相對良好,大部分 TD 患兒成年后能像健康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抽動癥狀遷延或因共患病而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如有相關癥狀請及時正確就診以進行規范化診療?!?/p>
參考文獻:
吉林醫學2014年6月第35卷第16期《兒童抽動障礙38例誤診分析》黃曉華 梁茂萍(廣東省茂名市婦幼保健院)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年8月第32卷第15期《兒童抽動障礙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實用版)》
中醫兒科雜志2019年11月第16卷第6期《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 ?抽動障礙(修訂)》戎萍、馬融、韓新民、吳海嬌